華中師範大學香港研究生教學點2018-2019學年開學及畢業典禮暨第四屆大中華文化論壇於2019年1月12日香港隆重舉行。包括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等領域的近120位香港各界人士出席並見證香港教學點畢業生的學位授予儀式全過程,場面莊嚴而隆重。
圖:華中師範大學趙淩雲校長(中) 、中聯辦劉志明副巡視員(右六) 、香港金融管理學院董事會王中英主席(左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先生(右五) 、香港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先生(左六) 、中國銀行(香港)前副總裁朱燕来女士(左五)等嘉賓和教授與畢業生及新生合照
華中師範大學趙淩雲校長攜校領導親臨香港主持典禮,典禮上,各位主禮嘉賓分別致辭祝賀。首先,香港金融管理學院董事會王中英主席祝賀又一屆博士畢業生,歡迎新生報讀華師課程,並對他們提出期許。趙淩雲校長表示,兩地在教育上的合作是為貫徹落實國家“合作辦學,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求,希望每位博士生完成學業並學有所成,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業。中聯辦劉志明副巡視員在發言時表示,兩地合作辦學大大加強雙方交流,鼓勵港人藉此機會瞭解內地教育,汲取所長。前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指出香港人應該秉承終身學習的優良傳統,與內地一起肩負培養和教育人才的重任,填補人才空缺。
畢業生代表張展鈴博士在港從事教育事業二十餘年,現任民生書院幼稚園校長。她透露,畢業前夕華師亦提供不少具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加上教育部已批准港人參加內地教師資格證考試,意味著今後或有越來越多的港人北上教書,表示自己未來亦有可能赴大灣區從事教育行業。
新生代表歷史學博士研修生彭立品先生在香港公共圖書館擔任館長工作,他堅信閱讀和學習不應該停止,終生學習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同時,彭先生表示各位新同學都非常期待新學期的開始,期待能在各自的專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畢業生代表張展鈴博士 新生代表歷史學博士研修生彭立品先生
當天同時舉辦了第四屆大中華文化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東西方文化交融”,趙淩雲校長發表題為“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主題演講,強調華中師範大學將努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東西方文化交融”大格局之中,從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條件出發,奮發有為,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並為此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共商共建共用孫中山文化研究的智庫交流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東西方文化交融厚植人文交流與合作基礎;第二、持續發揮大灣區華師校友會平臺建設功能,凝聚校友共識,形成校友合力,打造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教書育人”品牌項目;第三、聚焦區域文化特色和優勢,協同創新,合力構建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平臺;第四、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的青年友好交流,勠力同心,夯實青年交流基礎,奮力打造內地與港澳大學生感知中國文化交流品牌。趙校長表示,真誠期待各方保持密切溝通,探討廣泛而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助力規劃今後一個時期粵港澳大灣區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發展路徑,在互學互鑒中成長,使粵港澳大灣區與東西方文化交融更加和諧共生,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典範,不斷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長江學者朱英教授從近代中國歷史發展演變的角度,介紹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進程及其影響,同時探討近代香港在中西文化交融過程中的作用。華中師範大學香港校友會郭一鳴會長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兩項重要內容,一是形成大灣區經濟,而是與之相適應的大灣區文化。在這一方面香港有不少做法和經驗值得內地學習。另一方面,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化都市,又可以成為向海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視窗,例如剛開放的西九文化中心,可以成為大灣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圖: 第四屆大中華文化論壇圓桌討論, 右起包括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雷萬鵬教授、 歷史 文化學院長江學者朱英教授 、文學院院長劉云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梁源博士及華中師範大學香港校友會主席郭一鳴先生。